煮酒探西游

时间:2015-01-13 16:26:42  作者:啤酒  阅读:16777215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土地佬儿, 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他怕菩萨作什么? 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 不会, 菩萨既不是上司, 更不是干部, 一出家人而已。据我所知, 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 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 怕的蹊跷, 怕的离谱, 而且, 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 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 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
  
   《西游记》中的恶人可多啦, 观音菩萨未见行一恶, 却叫人如此惧怕, 由此可知, 恶人并不可怕, 比恶人还恶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 她想干什么? 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 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第 7 回】 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先是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接着是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最后是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这三大怪事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 不是, 这三大怪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任缺一件, 则取经不能成立!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 底层不信佛, 中产不信佛, 贵族不信佛, 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 前面有交代: 观音菩萨深谙“用人之道”, 又善“背后使阴招”。既然你们都不信佛, 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 只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 则全国信奉受行, 市场大着呢!
  
   于是, 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 证据非常充分。
  
   我们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 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 是阎王有请, 判官来接, 自上而下, 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 很明显, 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 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 经猴子大闹一场后, 启表上天奏闻玉帝, 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没有办法, 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 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 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被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 收编的时候, 经过整顿, 重新挂牌开张。这阴司, 在猴王去的时候, 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 招牌都换了! 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 道变佛。
  
   所以, 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 简直太容易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 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的时候,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 叛国自立不为忠, 逼父造反不为孝, 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 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是“忠”! 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 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 不是朝廷, 不是君父, 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 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 很显然, 也不是, 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
  
   那么, 就只有一种解释: 逼父造反, 射兄害弟, 为“忠”, 好杀, 善杀, 为“忠”, 以恶, 大恶为“忠”, 因为“忠”, 才得到认可, 得到嘉奖: 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 莫要以为我在胡说, 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 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 哪一个不是大恶人? 你不恶, 他还不要呢。
  
   《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 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如来佛需要恶人, 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 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 到长安寻找“善信”, 为了打开局面, 以唐太宗为突破口, 让他死, 让他活, 让他大办水陆法会, 促成传经大业, 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
  
  
  
   各位: 菩萨应如是布施, 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第 8 回】唐僧的父母亲  
  
   《陈光蕊赴任逢灾》这一回, 疑点多多, 迷雾重重, 可不太好读噢。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 读懂了, 方能明白何为“造化”,读不懂, 《西游记》就只能是儿童故事。
  
   陈光蕊(唐僧的父亲)考上状元,遇小姐殷温娇(唐僧的母亲)抛打绣球招亲,得以与丞相之女成亲。
  
   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竟无人伴随,仅带一家僮,到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 杀了陈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顺从。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更离谱的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刘洪一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小姐不揭穿杀夫凶手还在等什么?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 顺水放走, 由老和尚收养, 她完全可以报案,却为何仍不作声?
  
   更离奇的是, 刘洪竟冒充了十八年没被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 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眠, 简直叫人无法想像!
  
   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
  
   陈光蕊复活后, 一家团圆, 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
  
   着实叫人费解啊!
  
   于是, 就有人说, 这一篇是《西游记》最大的一处败笔。最不合理, 甚为荒诞!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吗?作者吴承恩在处理这段故事时的拙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臭!
  
   恰恰说错了, 吴老先生绝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逻辑错误,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写很荒诞吗! 还留下把柄给你来说! 既然他这样写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这正是吴老先生的高明之处!
  
   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菩萨安排好了的。
  
   这个答案, 你满意不? 先莫要笑我, 真相就是这样的!
  
   什么? 你觉得这个答案很无聊? 那好, 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推论:
  
   首先, 这段故事里的疑点很多, 可你知不知道, 疑点越多, 线索就越多, 所以,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 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 一定有着一个统一的载体。
  
   故事的结局是: 玄奘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 捉了杀父仇人, 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活剜了刘洪心肝。龙王送光蕊还魂复活, 一家团圆,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了。
  
   凡是结果, 就具有确定性, 唯一性。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 那么, 我们可以说故事发展中的任何过程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一种结局而设计的。
  
   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为什么要等到十八年后, 玄奘到京城报了信, 才能复仇? 难道小姐就不能复仇吗?
  
   如果小姐可以自己复仇, 那么, 小姐可以采取至少以下4种办法:
  
   1. 写信给父母。
  
   2. 找一个与凶手不和的官吏说。
  
   凶手并未时时不离她身边,也未将她禁锢,她完全有行动自由, 而且凶手还是经常外出办公。这两条她完全做的到。
  
   3. 夜里睡着了下手。
  
   4. 饭菜里投毒。
  
   这两条更容易做到, 但温娇小姐一条也没有采用。
电脑
大小:MB  时间:01.01  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