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时间:2016-02-15 09:37:40  作者:啤酒  阅读:16777215



先从一个热门微博说起:

某知名博主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联想中的,对这个默认为敌方美女的做法。

不难猜到,热门评论不堪入耳,有说“开枪,趁尸体还热。” 也有说冷的热的都可以。还有一些热门评论如下所示:



这样的评论触目惊心,让人不禁联想到二战期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于是有人发出了与这些评论不一样的声音:



这个热门微博,一个稍微不加道德束缚的联想命题,就把人性中最可怕的一面引诱了出来。

在战争中,人们对待敌方个体的方式往往会基于“去道德伦理”的态度。敌方的人通常被认为是“邪恶的”与被物化的。而这样的心理设定一旦达成,那么对待敌方用如何丑陋,反人类的行为,都不会让自己形成负罪感。于是在战争或者群体间对抗的事件中,丧失人性的行为时常有发生。

在社会心理学里,这种心理设定被定义为“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曾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与政治洗脑中。例如,



19世纪末大量涌入美国西部的中国人被政治话语权掌握者形容为蝗虫和支那猪,以此来物化中国人的形象,为歧视的行为做合理化的解释。

一战中为了争取更多的美国人加入反对德国的战争中,美军方将德国人描述成丑陋恐怖的猩猩。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去人性化的心理设定一旦形成,任何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都有了正当的解释。于是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事件,如纳粹对犹太种族的灭绝方案,日军对中国村落的“三光”政策,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事件,看似是特定民族的残暴行为,实则深埋在人性中,在一定的心理设定下,时刻都可以爆发。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热门微博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带有去人性化暗示的命题,就可以引发大量超越道德底线的言论。那么像南京大屠杀那样的事件,如果换做其他民族,甚至是我们自己,在充分的心理操控下,同样也是不难发生的。
电脑
大小:MB  时间:01.01  赞: